8月31日,義烏市留學人員聯誼會40多位會員來到“雙童”參觀交流, 精細的廠區讓不少會員感嘆:“‘雙童’真是無處不在的精致!”。
互動現場
參觀結束后,大家來到了九樓閣進行了互動交流。實地游訪“雙童”后,會員們也有不少問題和樓總互動。其中,有會員提出:這個時代我們不缺乏知識,但年輕人該如何把知識轉化落地呢?對此,樓仲平也進行了重點分享。下面,吸管妞就帶大家來看看吧!
年輕人如何把知識轉化落地?戳視頻:
首先,樓仲平用黑格爾的名言“博學絕非真理”作為引題,說明了人類建立有效知識,不在于歸納法的大量素材收集,不在于無窮盡的觀察過程,實踐不出真知。他用幾位偉人舉例:
牛頓在提出經典力學時才21歲;
愛因斯坦真正提出時空觀時才26歲;
笛卡爾引導世人認知推動近代科學發展時才32歲。
為什么這些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家提出自己著名學說大多在年輕時代。牛頓在二十多歲提出“萬有引力”學說的時候還只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助教,他所擁有的專業知識絕不可能超過當時劍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得出結論:不要尋求無邊的博學,而是去尋求思想整頓、思想功夫,這才是獲得知識力量的源泉。你不能從忙碌的工作、經驗積累中獲得長進,你得在有限經驗的思想整理中獲取知識的力量。
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面臨的信息越來越多,如何選擇有用的知識并內化將成為我們每一個人面臨的巨大難題。現在社會上,有些企業主聽了二十多年的課,卻還是沒有把企業管理好,原因就在于他所認知的知識只是信息而已,并沒有轉換成真正的知識。
那么,應該如何選擇知識并內化呢?樓仲平也以自身為例,建議大家盡可能選擇一些西方經濟管理方面的名著。如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雖然薄薄一本,但是如果你可以在看完后形成一個PPT,把書中精華重新梳理和總結,也會有許多收獲。
接著,樓仲平也以企業文化中的三個分類作為案例,作為知識內化的說明。在企業文化中,有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共性的經營理論,一類是個性的經營理論。
所謂“共性的經營理論”,是指我們看到的書、聽到的課和交流中獲得的信息等。而“個性的經營理論”,則是指我們將這些信息充分消化、提煉和應用后,轉化為自己適用的東西,從而形成“個性的經營理論”。這種理論,才能夠稱之為“有用的知識”。
最后,面對這一批年輕的群體,樓仲平也再次重申一個觀點:年齡和經驗的積累將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劣勢”。我們不能再用以往的認知來理解現在的社會。因為經驗是有時間概念的,你在多年前獲得的成功經驗,在今天可能已經失效。所以,在獲取知識的過程當中,年輕人天然地占優勢,能夠容易地接受最新的信息。他也激勵在座的年輕會員們,拋棄固有認知,汲取新的知識,勤于思考和內化,才能獲得不斷的成長!
分享結束之后,義烏市留學人員聯誼會的會員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受益匪淺!吸管妞也期待著留學聯誼會的會員們再來“雙童”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