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變時代下,員工流動性大大變強,許多企業要求員工對公司“忠誠”。他們推行感恩文化,大談人情、感恩、奉獻,但往往結果卻事與愿違。
“雙童”樓仲平曾在高校分享時提到:企業和員工之間是相互付出的關系,而非單方面要求員工對企業忠誠,管理要明確“責、權、利”平衡。戳視頻,一起來看看樓仲平怎么說吧!
管理要明確責、權、利平衡:
https://v.qq.com/x/page/h0851gdc1ft.html
1
在看完樓仲平的視頻之后,可能很多人會心存疑慮:“雙童”明明是倡導"家文化"的企業,竭盡所能對員工好,為什么不能讓員工在企業里談人情、感恩和奉獻呢,這難道不矛盾嗎?
下面,吸管妞來為大家解開疑惑,首先我們來看看“雙童”是如何竭盡所能對員工好的?
01
給員工提供優質硬件寢室,讓員工拎包入??!
02
衛生阿姨打掃,員工下班之余不用忙于家務。
03
提供一天四餐免費餐飲,讓員工在“五星級”餐廳就餐。
幾百位員工正在享用美味的員工餐飲
(三菜一湯哦)
04
積極引導夫妻工在公司就業,鼓勵員工在公司內部談戀愛、結婚成家、養育子女、就學安居,公司提供盡力幫助,解決員工后顧之憂。
2
看完了上面的分享,大家是否也感受到“雙童”對員工無微不至的關懷呢?實際上,“雙童”在竭盡所能善待員工的同時,也做到了用目標、責任、權利來聯結、用各種制度規范來支撐“家文化”理念。
樓仲平認為,員工與組織的關系就是一種彼此交換、彼此協作、彼此默契、彼此期望的雇傭關系,所以本質上無法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員工,否則就會出現雙方彼此期待的背離,從而給雙方帶來傷害。
所以,“雙童”創立了一套組織關系哲學:
1.弱化血緣關系,強化規則關系。雙童”出臺了親屬回避制度等規則來制定關系,指導員工的行為操作。這樣一來,企業把血緣關系弱化,從而建立非常規范的規則關系。
2.弱化人情關系,強化契約關系。在“雙童”,我們盡量減少人情上的關系,把工作以契約的形式加以固定,減少復雜的人情困擾。
3.弱化個人關系,強化團隊關系。在“雙童”,所有員工在一起辦公,平等開放,相互溝通非常高效,從而強調團隊而非個人。同時,我們弱化小團體和拉幫結派,而強化整個企業團隊的關系,這樣的團隊才有競爭力和生命力!
“雙童”在文化中倡導把員工看成是平等、完整的“人”,而非站在道德高地上居高臨下,處處體現尊重、公平和雙贏,才能讓員工真正產生歸屬感。
3
基于上述理解,我們再來看看樓仲平在視頻中所提到的:
“許多人無法理解華為,但企業是以產出效益為追求使命的,如果你一天到晚講人情,講情懷,講感恩......把這些放到企業當中,一定會出問題的?!?/span>
其實,樓仲平之所以講這段話是因為,企業是一個運行當中的商業團體,它的本質是建立在“責、權、利”平衡上的。
樓仲平曾在高校分享課程時,對90后員工流失率問題發表了他的見解:
樓仲平:別要求年輕人在企業干一輩子!
在“雙童”,員工付出勞動,企業給予報酬,員工與企業之間,本質上還是相互的“交換關系”,不需要用感恩來聯結。
所謂“忠誠”并不是要求員工單方面向企業效忠,而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相互忠誠,相互理解。所以,“忠誠”并不代表員工要一輩子留在公司里,你在的時候多學點東西盡其所能工作,不要荒廢自己,在合約解除后不損害公司。
與此同時,我們理解員工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單純的勞動力,對待員工少“畫餅”,少抒情,懂得換位思考,不去“道德綁架”員工,讓員工真正產生歸屬感。
所以,“雙童”通過愿景展現、目標設立、規則訂立和激勵兌現,幫助員工成長!如:“雙童”從2004年就逐漸推行全方位崗位考核、內部創新提成等業務合作方式,以此激勵員工。
在去年的12月19日,在“雙童”第一期股權激勵啟動大會上,“雙童”首批12位核心員工正式簽約成為“雙童”的經營伙伴,我們以股份合伙、業務合伙等“合伙激勵”的 方式讓優秀人才變為合伙人,讓員工和組織的目標長遠契合、共同生長、共享價值創造的有效延伸!
唯有如此,員工才能在“同理心”的引導下做出轉變,形成良性循環!
忠誠,是相對的,更是相互的。所以,在現代勞動關系中,企業和員工之間不應該是單方面付出和感恩的關系,而是相互付出的關系。親,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