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華日報》刊登了一篇《樓仲平: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文章,專題報道樓仲平的創業經歷。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章刊登后,《金華日報》賈獻華主編專程從金華送報刊到雙童吸管,其敬業的態度讓人欽佩!快來看看采訪正文吧!
樓仲平:一生做好吸管一件事
◆ ◆ ◆
《金華日報》 文/樓明月 賈獻華
吸管是一款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卻又小到容易讓人忽視的產品。樓仲平深耕吸管行業26載,通過挖掘吸管的隱性價值,把傳統“低”、“小”、“散”、“弱”的小商品做到時尚創意產業鏈的頂端,成為全球吸管行業領導者。
樓仲平為何選擇吸管行業?又為何能做到全球行業領先水平?
01
一生做好一件事
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教育部首批全國優秀創業導師、浙江省優秀企業家、浙江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樓仲平的履歷豐富而亮麗。在他自己看來,1979年至1993年,最讓他難忘且影響深遠。
1979年,年僅14歲的樓仲平先到江西弋陽雞毛換糖。此后15年,他輾轉大半個中國,從事過長途販運、養殖、服裝等20多個行業。
1991年,樓仲平開始代銷吸管,不久后成了義烏市場銷量最大的吸管經營戶。1993年年底,義烏一位做吸管加工的業主要改行,樓仲平花了5萬元把機器盤了過來,正式走向實業之路。
“人的精力有限,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樓仲平說,之前的15年表面上看是生活所迫,為了生存四處奔波,實際上是不夠專注,過多地選擇又過多地放棄,導致錯失很多機會。正是因為那15年的創業經歷,讓樓仲平下定決心深耕吸管行業,并在之后的26年里專注做吸管。
02
從傳統商人到現代商人
1995年,樓仲平發現市面上大部分吸管包裝袋都一樣:同樣大小規格、同樣一男一女兩個兒童的圖案,不同的是廠名信息。同時,還出現了令人疑惑的現象:用了這款包裝袋,吸管就賣得好,否則就賣不出去。
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樓仲平意識到企業要長足發展,必須在產品上求不同,以此避開行業同質化競爭。于是,樓仲平開始著手注冊商標相關事宜。由于注冊商標要掃描復印有關證件,樓仲平到義烏朝陽門一家復印店,在那里第一次接觸到電腦并被深深吸引。1995年底,樓仲平花了1.1萬元購置了一臺586電腦。
此后,互聯網為樓仲平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又一個窗口。他開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進行重新審視,從而挖掘吸管的隱性價值。為學習企業管理,1997年,樓仲平到浙大學習經濟管理。后來,他又通過兩年進修,取得浙大本科學歷。2003年,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開始通過互聯網主打海外市場。
從1995年至2005年,樓仲平完成了從傳統商人到現代商人的轉變,通過互聯網思維,帶領企業科學、高效發展。
03
全球吸管行業領導者
作為全球吸管行業領導者,這些年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先后承擔聚乳酸冷飲吸管中國輕工行業標準、聚丙烯飲用吸管國家標準和聚丙烯飲用吸管規范ISO國際標準的起草編制工作。全球吸管行業國際標準的相關組織要求、生產過程、規則驗收、依據評判等絕大部分標準條文均來自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在環保重壓下,塑料制品產生的白色污染引起全球關注。早在2005年,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便研制出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該吸管由玉米或淀粉乳化而成,使用丟棄后在堆肥條件下45天就可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真正做到源于自然、歸于自然。
▲45天即可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的“雙童”生物質可降解吸管
目前,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已開發出多種花色和品種,外觀、使用功能等方面與傳統聚丙烯材料生產的吸管十分接近,在確保環保、衛生的前提下,還具備良好的光澤度和透明度。
“創業是一個不斷追求和完善的過程。”對于未來的發展,樓仲平說,與其更好,不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