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樓仲平受邀在《大公報》財經下午茶"微信群和近150位記者圍繞“創新思維”展開直播!在這場高度的思維碰撞過程中,樓仲平都分享了哪些內容呢?快來看看吧!
創新思維分享
樓仲平先假設了“創新是永遠完成不了的任務”這個命題,在后續分享中加以證明今天分享的主軸。因為再復雜的管理,也是建立在為數不多的幾條基本原則上,理解復雜現象背后的原理遠比其載體(“雙童”的案例)在驗證過程的實踐來得重要。
所以樓仲平在分享時會再三強調,“雙童”做什么不重要,理解“雙童”怎么做的背后“怎么想”很重要。
所以,今天樓仲平還是以思維碰撞的方式與各位老師交流。中國的企業走到今天,好做的、能做的、輕輕松松容易做的、都已經被做完了。紅利消失殆盡下、有效的增長引擎只有一個:創新!
那么,到底什么是“創新”?
這些認知背后隱含了一個假設。
打破吸管產業的隱含假設就是“雙童”得以持續發展的底層原因所在。
戳視頻了解“雙童”創新工作:
這是2005年“雙童”的戶外廣告,當時就已經打破了這個“吸管只能用來喝飲料”的隱含假設。
“雙童”從來沒有認為自己的創新工作做得有多好,下面樓仲平就給大家分享“雙童”創新工作的基本邏輯。
看得長遠,以十年為一個基本單元,理解創新工作是大自然的規律和干預,再進行深度思考并運用實踐。
比如,這是四十多年前蘋果的電腦,但蘋果絕無可能想到四十年后的產品是什么樣子的。
也就是產品本身隨著時間軸后移而不斷迭代。
小米在短短五年時間的產品迭代,這些都說明創新是有時間軸的,而時間軸后移下,其創新的有效性下降或無效。
這是“創新有效性”思維模型。從圖中我們能看到:時間軸后移下,創新的有效變無效,從而導致組織創新工作變得無窮無盡。
這是“雙童”創新工作的智慧樹模型。其四個維度并不代表僅此而已,只是我們的創新工作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來,所以現在的四維以后可能變成五維、六維。
樓仲平又以“雙童”為案例,展示了部分創新產品。但這些所謂創新產品,過幾年還能是創新產品嗎?
特別是去年開始的歐盟禁塑,給吸管產業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原有的塑料吸管創新產品有可能一夜歸零。
一年時間,吸管產業的頻道轉變,生物質可降解吸管、紙質吸管、可食用淀粉吸管異軍突起,十年前誰都不會想到吸管還能用淀粉做。
但目前的創新方案也只是一個臨時過渡,這就驗證了愛因斯坦的那句名言:“人類所有的發現都只是臨時的解決方案而已。”
從1876年貝爾試驗了世界上首臺“幾乎沒用”的電話機(電話的發明就這一次)開始到今天形成巨大產業的智能通訊產業,其本質都是信息傳遞終端的“不斷重組”。
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支付寶…,這些我們習以為常認為的高科技產品其實都沒有原創的東西(只有組合創新),都是萬維網發明后逐漸完善和不斷組合的過程。
創新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大多數的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組,與其更好,不如不同!真正的創新首先要解決的是思維認知問題(思維的認知方式)。
從而證明并理解:“創新”是創業活動的前提!是不得不為之的“生存干預”。
樓仲平正在分享中
互動交流
問:樓總您好,視頻課件中您提及,過去因為技術、資本等因素選擇了吸管行業,相信您現在已經有了可以選擇其他行業的能力。為何現在您還專注做吸管?未來是否考慮轉型或發展其他行業?
答:人是自然界的一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規律的影響,一個人短暫一生能做的事情是極為有限的,我窮其一生能把一根吸管做好(相對得好)已經很不容易。
所以上面的人類認識能力‘依存代償原理’就說明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生存機會也是一個下墮過程。所以我一直影響創業者:把自己心做小,才能把你的事做久。
大家正在激烈互動中
問:樓總,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在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今天,企業應該如何創新?第二,貿易摩擦對咱們的出口有影響么?咱們如何應對呢?
答: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在前面分享中回答了,只是需要我們去悟,因為方法論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創新工作的認知問題。
至于第二個問題,貿易摩擦對大家都有影響,無非影響大小而已,當然美國的影響會最大,對雙童的影響不算大,因為我們從2009年之后退出了美國市場,主攻日本、歐盟市場。當然,中國也是我們的主要市場。
樓仲平正在分享中
問:樓總您好,目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塑料制品也在美國加增關稅清單之中,您覺得在“貿易戰”中,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
答:您的問題還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當然我們總要解決問題,由于問題的復雜性和可變性,往往問題的解決會隨著時空變化而影響,所以方法論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式。
樓仲平正在分享中
問:樓總您好,這幾天華為刷屏內容中,讓我印象很深的“憂患意識”和“專注”這兩個關鍵詞。在您的分享中都有感受到,很是欽佩。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您覺得電商對傳統企業銷售作用如何?在之前資料里也有提到,您在2002年前后曾借助互聯網開拓海外市場,目前“雙童”在已經擁有產品自主技術、自主品牌,也是行業”隱形冠軍”的情況下,還會青睞互聯網電商銷售模式嗎?目前電商銷售大約占企業銷售總額的多少?
答:華為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企業,我還要求“雙童”公眾號發布一篇關于華為的文章《旗幟鮮明地佩服任正非!(點擊閱讀)》。華為也是“雙童”一直學習的榜樣和標桿,我們的組織管理、人事管理、人性管理均受華為極大影響。
關于互聯網話題,我認為,互聯網首先是一個工具,與實體經濟并不矛盾,兩者互為融合運用是現代企業的必然,所以在發展中我們也受環境影響而有所涉入,但逐漸交了學費后慢慢體會到互聯網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只能疊加應用,而不能沉迷其中,所以后來“雙童”回歸專注也是這個道理。目前來講,對于線上、線下這個觀念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兩者的界限已經模糊,“線上離不了線下,線下離不了線上”。所以一個正常企業都應如此,“雙童”也不例外。
停不下來的互動問答
問:樓總,您好!現在都說招人難,要留住人才更難,不少公司都采用股權、期權激勵的方式留住人才。我有了解,您公司不少中堅力量,甚至總經理都是從一線員工培養起來的。您覺得一個企業要真正留住人才,最重要靠的是什么?
答:“雙童”去年12月19日做了第一期股改。《載入“雙童”史冊!第一期股權激勵大會隆重召開,這12位新晉“雙童”股東到底是什么來頭?(點擊閱讀)》核心團隊的12位員工成為了股東,但我們還是堅持暫時不上市,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是政策市和領導市,對于雙童這樣中小企業是經不起折騰的,當然留住人才并非只是股改。以下是我另外一堂關于人事管理的課程分享。
親愛的粉絲們,看完樓大大的直播分享,你們是不是也有很多想法呢?快在下方留言和吸管妞互動吧!
?《大公報》財經下午茶簡介
"財經下午茶"微信群是《大公報》報社記者的分享群。每周五下午三點十五分,都會邀請金融界、商界精英來跟記者做內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