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聽人提起情懷,個人有情懷,企業也常以情懷作為理念,老板經常提起的一句話是“我們是有情懷的企業。”
但如果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還停留在“煽情式”管理,動不動就談犧牲奉獻、感恩付出,卻無視“責、權、利”,僅靠情懷真的能把企業做大嗎?一個企業的情懷與發展又是什么樣的關系?一起來聽聽樓仲平怎么說吧!
情懷還是要有的,但絕對不能當飯吃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以“仁愛精神”作為自我追求,獲取“道德話語權”就成了人際關系交往的終極追求,從而導致“煽情式”管理大行其道:無視“責、權、利”平衡,大談“情懷情操、無私奉獻、感恩付出、至善大愛”,諸不知人性中“情懷”只能短期激發,長期持續必然導致精神麻痹!
但對于創業者來說,情懷還是要有,但不能當飯吃。
“理性經營”絕非是不講情理,更非冷血動物。老板不能只跟員工講情懷,而應該要理性關注員工的訴求,先談錢再談情懷,做一個理性的老板并不是不講情理的冷血動物,而是去建構組織與個人,付出與收益,權益與義務之間的關系平衡。
以“雙童”為例:在“雙童”,公司通過愿景展現、目標設立、規則訂立和激勵兌現,引導員工將“組織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激發和釋放每個人的善意,幫助員工成長、激發其創造,在共同追求中形成一致的價值和理念認同,讓員工賺到“錢”!
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以“人”和“家”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很多員工的家屬和小孩成群結隊地在食堂吃飯,并生活在企業內部。同時,“雙童”又一直引導員工“公司不是我的家”,理解“責、權、利”平衡下的奉獻關系,關注“人性”所需并給予員工必要關愛,從而達到組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平衡。
當你用“利他”去交換“利己”時,本質還是商業,還是西方理性科學當中的規則和規范。如果你解決了員工的困難,在未來某個時刻,一定會獲得他們的回饋。最終,“理性”地“善待員工”實質是引導員工“善待企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理解: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在經營過程中,情懷還是要有,但不能當飯吃!因為人性中的“情懷”只能短期激勵,如果長期持續一定會導致員工精神麻痹,最后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害了企業!企業管理大體上保持“理性”(管理經營上),理性中帶點“感性”(人際關系上),偶爾來點“非理性”(創新求變上),唯有如此,你的企業才能長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