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吸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雙童”。在大家的認知里:“雙童”26年以來只做“一根吸管”,做到了極致,做到了行業領導者,是中國“工匠精神”的代表企業,也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但是,吸管妞要告訴大家的是,接下來的“雙童”卻決定打破26年的慣性,突破“一根吸管”進入到可降解生物材料包裝領域,春節后將開始投入設備進入可降解材料的保鮮袋、包裝袋和垃圾袋等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工作,立志用匠心不變的精神進軍可降解生物科技材料領域,為地球環保事業、為消滅白色污染做出應有的貢獻!
為何“雙童”一改初衷,不再專注于“一根吸管”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困境重重下
“雙童”反思原有商業模式的局限
歷經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后,“雙童”開始面臨持續增長不足以滿足年輕團隊成長訴求的壓力,企業的成長已然遇到了天花板,是否繼續堅守“一根吸管”成為了近五年懸在“雙童”經營團隊面前的重要抉擇。
經過五年時間深刻反思,我們意識到時代轉變下,原有的商業模式已給“雙童”帶來了極大局限:
1. “雙童”經歷前面15年創新發展和轉變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給公司帶來產業鏈提升的機會,但由于創新的有效性局限,以往的創新產品在時間軸后移下,原有創新逐漸有效變無效,完全依靠以往創新產品獲得持續增長的空間受到嚴重局限,且難以形成并找到持續增長的單一要素。
3. 再加上“雙童”二期廠房建筑面積遠大于現廠房,給“雙童”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仍然只堅持專注“一根吸管”,實在難以實現企業的跨越式持續發展。
“一根吸管”
難以滿足年輕團隊的成長訴求
2011年,“雙童”發布第三個《企業五年發展規劃》,明確“再造經理人”計劃,明確領導層更替:選拔培養年輕領導層、重要崗位領導年輕化、明確實施股份制改革,慢慢解決管理層老化問題!
當年重組后“雙童”團隊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如何給這批年輕團隊提供充分發揮和體現團隊能力的廣闊舞臺,如何滿足這批“嗷嗷待哺”的年輕團隊的成長訴求已然成為了樓仲平最大的“焦慮”。
也基于此,“雙童”經過深度的思考、分析后逐漸做出戰略調整,突破原有“只做一根吸管”的思維禁錮,在2018年下決心新建二期廠房,以拓展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物理空間!
警惕專注致死
日本一次性筷子工廠的故事
2000年9月,樓仲平在參觀日本一次性筷子工廠時發現,這家企業設備不算先進,十幾號員工均有六七十歲,但生產出來的一次性筷子卻極為精致。2009年,樓仲平第二次去參觀這家工廠的時候,發現設備沒有變,但工人變少了,產值也下降了。而到了2013年他再去拜訪時,這家工廠已經徹底關門。
看著一個極具匠人精神的企業走向消亡,樓仲平認為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這不是一家時代的企業”。
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即便你再有“匠人精神”,產品做得再精致完美,也一樣會被淹沒在歷史的進程中。
日本東麗
拓展邊界轉身成世界炭纖維領導企業
日本東麗成立于1926年,最初以生產合成纖維起家,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傳統纖維制造,但如今卻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碳纖維制造商。原來,1963年近藤昭男宣布PAN是最合適生產碳纖維的前驅體的時候,東麗公司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東麗抓住商機,開始在原有基礎上拓展邊緣產業,并在1971年建成了一個小型試驗工研究生產碳纖維。之后,東麗的碳纖維又成功地應用在航空、休閑體育等領域,將自己碳纖維質量穩定性做到了極致,最終成為世界第一大碳纖維生產商。
從東麗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東麗的變身是在老字號的老產品上延展出來的,突破了只做傳統纖維的局限,將自己的觸角伸向邊緣產業,找到了商機,實現了企業的壯大與持續生存。
破繭成蝶
巨變時代下謹防“專注致死”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沒有一家百年企業是靠單一產品來支撐的。
而早在2016年,研究過近萬家中小企業的坂本光司教授在考察交流時一再提醒樓仲平:在未來十年,將會有大量的百年企業經受前所未有的沖擊,過度專注堅持只做一個產品的企業會非常危險!他建議樓仲平,如果想做百年企業,至少要做3-5個產品!
無獨有偶,2017年,時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的吳曉波先生也曾攜博士團隊來到“雙童”,并將“雙童”作為中國隱形冠軍企業的樣本深入研究。在交流中吳曉波院長幾次提到,制造業固然需要堅守,但在產品迭代加快、生命周期縮短的年代,不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自我變革!
接下來幾年,“雙童”深刻理解到“專注”是專注于實業、專注于事業,絕非專注于某一個產品。企業因順應時代而生,然而時代是不可改變的,能改變的只有人!在經歷了幾年時間的深度思考和探討,結合“雙童”發展現狀和戰略訴求決定進行全面轉變:
“雙童”基于長遠發展的考量,決定在穩固原主業(吸管制造)的基礎上尋找“破局點”,推動一定程度的產業內多元化,基于全球性可降解生物材料產業的崛起,拓展生物質材料包裝領域(可降解保鮮袋、產品包裝袋和垃圾袋等),以此打破原有主業給企業帶來的邊界束縛。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回歸到一個字——“干”!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接下來,“雙童人”將不辱使命,不負韶光,繼續發揚專注了26年的執著精神,勇于創新,腳踏實地聚焦實業,給未來的自己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