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再到共享辦公室、共享民宿,可以說,共享經濟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在疫情特殊時期,“雙童”也針對復工復產想到了一個新招數——“共享員工”!
原來,為了能盡量減輕新冠疫情對企業、對員工帶來的經濟壓力,“雙童”與義烏陽光阿蓮養生館開展了創新性的“共享員工”模式。那么,為何兩個看似無關的產業,會對員工進行“共享”呢?下面,快跟吸管妞一起去看看吧!
“雙童”與阿蓮共享員工的
“需”與“求”
由于新冠疫情影響,義烏陽光阿蓮養生館短期內還無法開工。“沒有收入,還有一家老小要養活”,“每個月要還車貸、房貸”,“除了日常開銷、還要交房租......”面對來自生活上、經濟上的雙重壓力,阿蓮養生館的員工們此刻迫切的希望能有一份臨時收入,不再繼續閑在家,通過工作來減輕經濟壓力。
而另一邊,“雙童”雖然已經開工一段時間,但受疫情影響,也面臨著招工難、老員工到崗難的困境,訂單告急、產能吃緊,迫切需要大量員工解決人手緊缺的問題。
通過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傳播,讓樓仲平的老朋友——陽光阿蓮養生館當家人蓮姐注意到了“雙童”的“用工荒”。通過簡單對接后,樓仲平與蓮姐一拍即合,達成了共識,決定引進賦閑在家的阿蓮員工來“雙童”工作,這既滿足阿蓮員工找一份臨時工作的需求,同時也能助力“雙童”的生產進度。
因此,“雙童”與義烏陽光阿蓮養生館展開了一次創新性的“共享員工”模式。看似兩個毫無關系的產業,通過互聯網信息的傳播與交換,讓雙方的資源獲得重新組合,從而需求發生了鏈接,達成了共享,也實現了價值呈現!
“共享員工”在“雙童”正式上崗
3月2日早上8點,近30位阿蓮共享員工們來到“雙童”,經過測量體溫、入職登記、查看健康碼、軌跡卡等一系列防疫流程后,陸續換上工作服,帶上工作帽,經過風淋、洗手、烘干、消毒等一系列衛生防護流程后,正式進入“雙童”車間上崗啦!
共享員工上崗前需要經過入職登記、健康碼、軌跡卡登記等一系列防疫流程
雖然沒有進入過車間工作,但是大家有信心能夠做好,經過“雙童”老員工的培訓和指導,大家很快熟悉了自己的新崗位,沒多久就掌握了工作要領,包裝速度和效率也有了顯著提升。
考慮到共享員工第一次進車間工作,“雙童”給他們安排的是簡單易上手的產品包裝工作。
疫情期間,近30位共享員工進車間,“雙童”為他們安排了專屬工作區域。
共享員工們也表示:“看到一個個產品在自己手中包裝成型,再看到一箱箱堆起的工作成果,還是十分有成就感的,也很開心在特殊時期能有機會到“雙童”,體驗不同的崗位,通過自身努力來減輕經濟壓力。”
為了讓“共享員工”安心在企業工作,“雙童”也免費提供“兩葷一素”標準的中餐與晚餐。疫情下,為了安全起見,“雙童”特地規劃出共享員工的專屬餐桌,座位之間用保鮮膜隔板隔開,同時也引導大家排隊取餐保持一米距離,餐桌四角就坐,讓大家放心就餐。
疫情期間,“雙童”每張餐桌座位之間用保鮮膜隔板隔開,為共享員工安排了專屬餐桌。
除此之外,“雙童”與陽光阿蓮養生館開啟的“共享員工”模式,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義烏電視臺、義烏電臺等媒體紛紛前來“雙童”采訪拍攝。
協同作戰,互利共贏
“ 2020年,對“雙童”來說是全面啟動新廠房、新項目的關鍵之年。
“共享員工”模式的開啟,一方面解決了“雙童”企業用工荒、招工難的困境,滿足了短時間內的大量用工需求,解決人手緊缺問題。另一方面也讓暫時歇業在家的陽光阿蓮養生館的員工們在疫情期間能獲得一份工作,保障收入,減輕經濟壓力,真是一舉兩得!
在疫情嚴控的特殊背景下,除了陽光阿蓮養生館之外,實際上還有影劇院、演藝活動場所、卡拉OK廳、足浴店等12個行業被列入“負面清單”,都面臨著暫緩開放或暫不開業的困境。這也說明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像阿蓮養生館員工一樣有著相同的需求。那么,像“共享員工”這樣可行性高、操作靈活又一舉兩得的用工模式,或許能給廣大企業帶來新的思考和幫助!
來認識一下“義烏陽光阿蓮養生館”:
陽光阿蓮養生館創建于1998年,是江浙地區知名的專業養生連鎖機構之一,現有直營店四家,總營業面積逾10000余平方米,有專業技師400余名,每天能為2000余位客人提供專業的養生保健服務。 陽光阿蓮養生館在中式傳統推拿、足部反射區按摩、尤其是在無痛刮痧、平衡拔罐、中醫養生方面得到廣泛的認可和贊譽,在行業內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口碑。
(PS:透露一個小花絮,我們的樓大大可是他家的忠實顧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