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人一樣,不成長就會“死”!
●這個時代已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時代了!
在8月8日混沌大學義烏學習中心成立發布會上,樓仲平激情澎湃,金句迭出,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陣陣歡呼。這場題為《我為何要追求持續成長?》的分享到底有何精彩之處呢?一起來看看吧!
https://v.qq.com/x/page/y3134bn5zpk.html
我們處在什么樣的時代?
課程一開場,樓仲平就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在他的成長歷程中,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 1979年,個體生存困難,被迫成長,成為挑貨郎,到江西弋陽去雞毛換糖。
· 2010年,團隊發展陷入瓶頸, 推動企業改革,再造經理人,解決二代傳承問題。
· 2020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思考企業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下,如何獲得成長?
在這樣一個成長過程中,樓仲平深刻體會到自己和企業都是一步步“被迫成長”,因為身處在這個巨變時代,商業社會的運行邏輯在持續地發生巨大的變化。
回望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可以發現:
三十年前:壯著膽子就能掙到錢
二十年前:閉上眼睛都能掙到錢
十來年前:極致努力也能掙到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沖擊著整個社會快速發生巨變,要素成本劇增、人口紅利消失、福利水平持續提高。
這個時代已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時代了。我們發現,以往靠資源配置、人脈關系、人口優勢等獲得的成功經驗已經逐漸失靈,原有的一切開始失效。
巨變時代下,企業需要不斷成長!
接下來,樓仲平又以“雙童”為案例,引導大家繼續認知。
“雙童”自2005年,就開始通過制定《五年發展規劃》來指引企業生存發展,給公司帶來了產業鏈提升的黃金十年。
但2015年以后,在持續增長受限的現實情況下,我們逐漸意識到原來的“經驗”已經逐漸失效,原本所謂的“成功模式”已經不適用于“雙童”未來發展訴求。面對時代的不確定性,雙童第四個《五年發展規劃》短短半年被修訂并廢止,并明確后續不再推行《五年發展規劃》。
此后,“雙童”理解到工匠精神不是一輩子只能專注于一個產品,而是專注于事業,因而打開了封閉的僵化思維,打開了自我設限的產業天花板,打開了團隊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傳統管理枷鎖,推動成立自營體自主經營引導部分核心員工向經營者轉變。
在此過程中,“雙童”將實現傳統制造的“管理分工”向“共生協同”轉變,從視工匠精神為一成不變的極致專注到適應巨變環境下的組織成長轉變,努力保持與環境協同。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能夠意識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什么是可以一成不變的,企業和人一樣,不成長就會“死”!我們要意識到企業經營中會面臨巨大的“非連續性鴻溝”,唯有更多去思考如何尋找破局點,如何讓企業跨越這個“鴻溝”,才能得以持續成長。
所以,“雙童”基于長遠發展的考量,決定突破“一根吸管”,基于全球性可降解生物材料產業的崛起,拓展生物質材料包裝領域,實現產業鏈工貿一體。
同時,推動“雙童”從“管理型企業”向“創新創業平臺型企業”轉變,形成“公司搭建平臺、員工努力創造,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的協同共生關系。以此作為“雙童”的“破局點”,從而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未來已來,創業者時時刻刻都在面臨著時代巨變所帶來的挑戰。如何在時代巨變下不被淘汰已經成為每個創業者的必須面對的課題。
這是一個只有不斷突破,而沒有永恒結果的過程,需要創業者們時刻做好準備,因時而變,從而在巨變時代下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因此,創業者的宿命是:沒有所謂的成功,只有所謂的成長!
創業者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保持活力
萬物之中,成長最美!樓仲平分享道:“既然創業者無法享受成功之美,那就需要突破自己,享受成長的味道。在近十來年里,我將最大的精力花費在了重構與年輕人溝通對話的鏈接能力上。”
他認為:“年輕人”是這個時代的主人。他們更能接受新的變化,更能理解新鮮事物,更能獲得新的機遇。50后、60后、70后們只能更努力地向年輕人靠攏,向年輕人學習,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才能在不確定的時代下保持活力!
那么,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下保持活力呢?這背后就存在一個自然規律: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的意志力就會下降、知識技能會逐步退化、認知能力會逐漸老化。如果你想要改變這一自然遞減規律,就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與自己為敵,突破舒適圈,才能獲得持續成長。
這個時代早就已經不講生理年齡,而是講心理年齡。創業者無論處在什么年齡段,都應該與自己為敵、與知識為友、與年輕人為伍,從而保持活力,持續成長!
加入混沌大學,共同成長!
>>>>創業者沒有所謂成功,只有所謂成長!
>>>>努力跳出原來的舒適圈、跳出原來的人際關系圈,才能促使自己重新融入進步的圈子、知識的圈子!
>>>> 在巨變時代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和樓仲平一起加入混沌大學吧,這里有深深影響樓仲平的思維模型課,也有能夠讓你迅速了解大咖創業底層邏輯的商業案例課,更有專家帶你分析機會的行業前沿課!
趕快加入吧,和樓仲平一起認知升級
還等什么,
趕快掃碼加入混沌大學創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