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21世紀以來,面對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沖擊,整個社會發生了快速巨變,同時也給組織管理帶來新的挑戰——“熵增”!
如果將它推論到人生之中,我們就會發現:如果不去對抗熵增,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封閉系統內或平衡狀態中逐漸變得毫無生氣、死氣沉沉。
那么,到底什么是“熵增定律”?對企業而言,又該如何面對“熵增”呢?今天,吸管妞就來和大家分享“熵增定律:
“熵”,是來自于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詞。“熵增定律”意指在任何“孤立而封閉”系統中,其系統無序度必然增加,最終會達到“熵”的最大值“死寂”。簡單理解就是: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組織,乃至于任何一個家庭,如果你把自己封閉起來,你的內部一定是從有序到無序。如果你繼續封閉,它的混亂程度一定會達到最大值,一直到死寂。“雙童”樓仲平也曾多次在課程分享中引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增定律”,把“雙童”存在的問題通過自然的現象加以挖掘、頗析、呈現、對照,從而來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樓仲平分享的“熵增定律”PPT頁面
然而,“熵增”現象其實不僅僅存在于組織中,在人類認知能力上也同樣存在。下面,吸管妞和大家分享一下:人類認知能力的“依存代償原理”思維模型。
從上述模型中,我們能夠看到人類從幼少年階段開始,經過青年階段,到達中年階段,這期間的成長過程中,人類的認知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提升,并在中年階段到達巔峰期。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類逐步進入到中老年階段和老年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認知能力開始自然遞減,最終接近幼少年時期的認知能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個體生命而言,人到中年,身體老化,思想僵化、思維固化等這些現象其實就是典型的生命“熵增”的結果。簡單來說:“熵增”的表現是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則是功能增強。
因此,如果人類想要改變這一自然的“遞減規律”,就必然需要通過“代償干預”實現“熵減”,通過對自身進行不斷地調整和干預,從而讓認知能力從“下墮”走向“上揚”,讓自身能力得到持續增強!
對于企業而言其實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企業總是在封閉而孤立當中,其組織關系也必然從簡單走向復雜,并逐漸陷入混亂、無序和僵化,逐漸失去活力直至走向了“死亡”。而避免“熵增”的唯一方法就是管理者持續開放和組織干預,從而打破平衡,持續加壓、刺激個體和組織喚醒“危機反饋機制”,從而讓個體和組織遠離“舒適區”,走向“學習區”,進入“恐慌區”,原有惰性才能逐漸逆轉,從而煥發出新的活力!樓仲平分享的“熵增定律”PPT頁面
看了上述分享,我們能夠知道:無論是自然人還是一個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隨著“熵增”而逐漸“老化”,如果不加以干預,我們都會逐漸失去“活力”。因此,在巨變時代下,我們唯有不斷學習和探索,對自身進行不斷地調整和干預,從而實現“逆生長”,與時俱進,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