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人民網的美女記者王婕來“雙童”采訪當家人樓總,并在回去后寫了一篇《以小博大,一根掘金吸管的工匠精神》新聞,被放在了人民網《天下浙商》版塊的頭條,引起了社會的熱門關注。
采訪照片
不過,吸管妞發現,王婕記者除了寫新聞之外,還把當家人樓總作為素材之一,又寫了一篇心靈感悟,同樣也被收錄進了人民網。吸管妞“喝了雞湯”之后,感覺味道甚是不錯,親們,你們也嘗嘗?
《收 獲》
作者:王婕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最近通過一次采訪認識了“吸管大王”樓仲平,只靠吸管生意白手起家的他,讓一根小小的吸管創造了上億的價值。而他的創業故事也頗有一番故事性。
樓仲平是義烏商人,他14歲就跟著父親,挑著貨郎擔跑到江西,做起“雞毛換糖”的行當,而我見到的樓仲平穿著西裝革履、儒雅大方、笑容溫暖,很難想象他曾經撿過農藥瓶、賣過牙刷、搞過養殖,15年的時間干了二十多個行當。
他告訴我,當時看到什么好賣就嘗試什么,看到什么賺錢就做什么。但每個行當都沒做長久。他開始思考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為什么不專注把一件事做好呢,一個機會讓他接觸到了吸管這個行業,這回一做就堅持了二十多年。
在很多人看來,一根吸管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能做出什么創新,一直停留在按噸、箱、包賣,利潤則以厘和分計。一年半載看不到變化,但樓仲平他們沒有半途而廢,堅持了五年、十年之后,讓他企業吸管發生了蝶變,實現了按根賣,利潤以元計。
他們還把天天在做的事不斷改善和優化,吸管的質量、花色、品種不斷迭代、升級,把吸管玩出了很多的花樣,比如有愛心吸管、風車吸管、生肖吸管、小鳥吸管、Party吸管等。
到現在我還記得樓仲平和我說過這么一句話:“選擇了堅守、專注,選擇了從小積累的開始,就希望讓自己的用心和堅持,去改變“吸管”這個行業。
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在小小一根吸管上,一做就是22年,成為全球吸管行業領先企業。
是啊,做事情貴在堅持,看到他這種精神,我不禁想到我的朋友唐一。以前讀書的時候最不喜歡寫作的她,現在還開了一個個人微信公眾號,還做的有聲有色。
唐一是我的高一的同桌,她長得特別小巧,淑女,但和她熟悉之后就會發現她是一個性格特別大大咧咧的女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她愛看小說的原因,作文老是被老師說寫的太天馬星空,我們覺得她的作文寫得挺有趣,但她試卷上的分數卻很低,那時她就覺得自己不適合做文字工作,高二分班的時候她還選擇了理科。后來大學我們去了不同的城市讀書,聯系就越來越少。
重新再聯系上是二年前,她來杭州游玩。從聊天中得知現在她在上海一家機械器材公司工作,平常除了工作之外,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周邊各地旅行,她給我發了一篇她之前在蘇州游玩寫的游記,有美食有美景,有心得有感悟,內容可讀性很高。
沒想到以前說自己不和文字打交道的她,現在還開了一個個人微信公眾號,里面會定期分享她去各地旅行之后的心得感悟。
她說,其實剛工作的時候,自己的狀態很不好,看著朋友圈里各種曬幸福、曬美照、曬美食,而自己工作壓力很大,一個人孤單的生活,覺得自己的狀態很糟糕,就想著換一種方式,出去旅行,回來之后就想把自己去過的一些地方記錄下來。后來發在空間里一些朋友看到之后,覺得對于想去旅行的朋友還是挺有實用性,就建議她開一個微信公眾號,分享到里面,她也就嘗試了一下。
做任何事就是一開始那一步邁出來比較艱難。唐一說,由于自己平常工作很忙,有時需要加班,有時還要出差,都是利用后半夜的時間在堅持做這個事情。因為很久沒碰過文字,都不知道該如何動筆,拍的圖片也不是特別理想,加上電腦技術排版還不是很會用,常常一條幾百字的文章,她都要花上3個小時。
不過她的用心還是得到了肯定,很多平常基本沒聯系的朋友看了文章后,都紛紛來和她進行交流分享,她覺得有這樣一個平臺和更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本身就很快樂。
半年前,她聯系我說她談戀愛了。原來有一個朋友通過這個平臺關注到了她,常常會和她分享自己在出去游玩時的一些心得感悟,也去了一些她推薦的旅游景點,兩人因為有共同的話題,越走越近,后來一起去云南玩了一趟,兩人就在一起了。
“沒想到還發生了這么浪漫的故事。”我不禁感慨到,最近她準備和她的男友去濟州島拍婚紗照了。”唐一興奮地告訴我,因為這幾年她的公眾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慢慢有了一些影響力,有一些旅游網址看到她發的游記,想給她付稿費用她的內容,還有一些旅行社的負責人免費給她提供旅游,并給她拍照,就是想讓她幫忙在公眾號宣傳一下。
她說,現在她這個公眾號比她工資賺得還要多,所以她和男友商量了一下準備把工作辭了,開一個工作室,專心做這個事情。
有時堅持做一件事一年、二年,都可能看不到回報,但如果一直堅持做下去,說不定收獲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