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讀
近期,由中外管理傳媒主辦的第30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在北京舉辦,在活動的“冠軍舞臺”特別演講中,中國造隱形冠軍、雙童日用品董事長、雙童創業共享平臺創始人樓仲平帶來了精彩演講:《傳統制造業在“專注”之后的“新活法”》,闡釋了數字化時代下制造業如何破局。
以下為主題演講報道原文:
雙童日用品董事長樓仲平:
讓工匠精神留存內心,不能讓工匠精神形成遮蔽
來源:睿見Economy
4月8-9日,第30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為:2023·重聚·重啟·重鏈。中國造隱形冠軍、雙童日用品董事長、雙童創業共享平臺創始人樓仲平,發表了主題演講。
“雙童三十年過來已經標簽化了,如果了解雙童,更多真會想到吸管,當然更多人看到吸管的時候也會先想到雙童。這也是我們三十年過來始終專注實業,把這樣的產品做成行業品牌的收獲所在。但是我要表達的是,雙童這樣標簽化之后,我這十來年更多的工作是在去標簽化。”樓仲平說。
樓仲平表示,雙童產品的通道不像有些產業有無限空間,這些年星巴克、麥當勞用吸管的需求下降了,在產業轉變過程中通過單一微不足道的企業去突破的時候是很難的。
“雙童由于在前面二十多年積累過程中,走的是創新和產業鏈頂端的路,利潤會比較高,始終保持在20-30%的可分配利潤,二十年左右沒有貸款,一直以來是自有資金發展,完全是靠自己的通道得以發展。”樓仲平說。
樓仲平指出,雙童經歷了三十年,歷經一波一波的轉變,做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產品,做的是極為辛苦,完全通過商業模式的方式改變企業命運的事情。
“三五年就經歷一波轉變,這個過程當中很艱辛,我自己經營企業的方式比一般的傳統企業有區別,我是完全走市場道路的,沒有通過人際關系,這條路很長一段時間是蠻寂寞的,蠻孤獨的,這些年受到了社會肯定,受到了社會關注。同行人過來的一批批大家都不在了,但是我們依然還保持活力,還在成長當中。”樓仲平說。
在樓仲平看來,二十多年工匠精神,二十多年極致專注,二十多年堅定地走一根吸管,如果再這樣走下去會出現悖論,這些悖論在當時來講是解決不了的:比如說經過二十多年的挖掘,產業鏈的挖掘已經到了頂端,整個社會轉型,吸管的使用量是在下降的,七八百號員工怎么辦?可挖掘的空間越來越小。
漸漸地,樓仲平和團隊意識到原有的路徑不可持續。
“數字時代的信息差被消滅,你能做的東西慢慢變得不能做,要素成本不斷提高。如果我們拿了那么大一塊地,如果占了那么大的社會資源,而差距的效益不足以抵消租金的話,這家企業如何生存?這是2015年、2016年擺在雙童面前巨大的問題,這也是中國中小微企業這七八年來都會面臨的痛點和難點,也是很多企業迷盲的過程。”樓仲平說。
在這個過程中,樓仲平覺得,不能迷信執著于工匠精神。
“渠道創新我們經歷了,全世界的標準都拿來了,但是不能當飯吃,它本質上不能產生價值,雙童應該怎么辦?不能把過往的路徑企求解決未來的可能,是不可能的。這個過程中雙童宣傳了破界創新,我們要工匠精神,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讓工匠精神留存內心,卻不讓工匠精神形成遮蔽,工匠精神如果迷信會遮蔽我。”樓仲平說。(全文有部分刪減)
“工匠精神”絕非盡善盡美
實際上,自1997年開始,樓仲平結識時年已70高齡的日本友人桑原道昭先生。后又在其持續影響下隨先生到日本各地參訪、交流;2001年起受日本“利他經營、人本經營”的影響,決定逐步引進在“雙童”實踐。而在學習吸收日本匠人精神的過程中,樓仲平也看到了其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局限性:
新時代“工匠精神”
新時代“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