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管妞導讀
人工智能幾乎席卷了所有行業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家面臨著未知的挑戰和機遇。8月13日,杭商研修院大咖分享會特邀“雙童”創始人樓仲平與義烏著名企業家陳曉鋒分享穿越數字時代的“硬科技和軟知識”!分享會上,企業家陳曉鋒以“人工智能新時代 聚焦投資新賽道”為主題,著重介紹了ChatGPT與傳統AI的差異,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應該擁抱人工智能。他著重從投資者角度分析了AI+在行業領域應用的發展局勢,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為其他領域如醫療、制造業、數字經濟等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陳曉鋒還表示,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臨平)將整合各種資源,使園區成為科學企業家的搖籃,以“企業好我投資,你成長我也成長”的方式,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搭建“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的平臺。
義烏著名企業家 @陳曉鋒分享“硬科技”
作為《雞毛飛上天》原型之一的樓仲平先生也為大家分享了《“一根吸管”的破界創新》,講述“雙童”如何持續20年成為吸管行業的全球第一;以及如何通過組織機制創新,激發員工活力,與員工共同成長的!

分享會后,杭商研修院執行校長駱劍偉先生正式聘請“雙童”樓仲平為杭商研修院的創業導師,旨在通過其豐富經驗和獨到見解,為學員們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啟發!
《杭州日報》的記者也就此發表了一篇關于杭商研修院大咖分享會從“硬科技”聊到“軟知識”的報道,下面吸管妞就帶大家來看看吧!

杭州日報對此次活動的報道
“我們經常喝AD鈣奶,但有人關注過里面一根吸管多少錢嗎?其實,一根吸管只值兩厘錢。”即便“雙童”已經在全球吸管市場中獨占鰲頭,創始人樓仲平也仍頻頻感慨:吸管是世界上最難做的生意。在創始人樓仲平看來,就算是最傳統的吸管產業,也應該走上創新和破局之路——而雙童吸管案例的本身,就是一次次的“開門和破圈”,而每一次嘗試都是對傳統的一次勇敢超越與重新定義!
早在2004年,“雙童”的一條戶外廣告就打破了“吸管就是喝飲料的”隱含假設,巧妙地將吸管的用途從單一的“喝水”功能向情感化、體驗化和娛樂化等多個維度延伸,使產品售價和附加值都得到成倍增長,成功地讓“一根吸管”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在2005年的戶外廣告和會刊封底廣告中
就已經打破“吸管只能喝飲料”的隱含假設
通過不斷的要素拆解組合,“雙童”創造出了上千個創新形態的吸管,一直到2013年底,公司研發團隊累計獲批吸管類專利157項,其中發明專利 8 項,占全球吸管行業有效專利的一大半。同時,“雙童”還主導制定了行業的標準、國家標準以及ISO國際標準,緊緊把握住了行業的脈搏!

“雙童”不同樣式的創意類吸管
此外,樓仲平老師還鼓勵新生代企業家:“吸管尚且可以錯位競爭、與眾不同,大家的產品也可以!只要一層層追問,在追問中打開思維,創新從此開始。”
分享中,他以自己46年的創業歷程為案例,向大家剖析了“雙童”能夠實現一次次成功轉型、穿越一個個經濟周期,都離不開創始人不斷的思維破圈和成長進化。
在企業管理層面,樓仲平堅稱長期主義是雙童文化的基石。面對以“85后”、“95后”乃至“00后”為主體的員工群體,他秉持著感恩與同理心,傾向于將企業的盈利回饋于員工的生活品質提升及工作環境優化上,旨在構建一條與員工共同成長、共享成果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從而在企業內部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良性循環。

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后,創始人樓仲平歷經近十年的時間,通過學習阿米巴自主經營、內部創客等一系列的機制,再結合雙童企業自身的特點,自創了一套適合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科學管理機制——自主制創業裂變機制。
通過裂變機制,重塑組織關系,讓企業與員工之間從雇傭轉為協作,從上下屬關系變成利益共同體,協同創造,從而撬動員工積極性,實現讓員工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成為創業導師后,樓仲平開始致力于
帶領更多的年輕創業者共同成長
短短5年,雙童創業平臺成功孵化了15家創業體,26個經營體,除了吸管板塊,外貿、文創、文化傳媒、財務咨詢等等各個板塊遍地開花!并且憑借自主制創業裂變機制,“雙童”實現了逆勢增長:

未來,樓仲平將和杭商研修院攜手協作,為一批批代表創新的青年領袖和充滿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賦能共進。

通過不斷地升級迭代,雙童自主制創業裂變營課程目前已經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可復制、可實踐的課程,完全契合中小微創業者的需求。也賦能了2000多個學員企業成長!更有不少企業復制搭建了創業共享平臺!
如果你也想讓企業能夠留住優秀人才、激發員工活力、實現共同富裕,別猶豫,你需要【自主制創業裂變營】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