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語
冬季正是義烏紅糖飄香季,紅糖作為義烏著名特產,承載著義烏“雞毛換糖”的厚重歷史。從明末清初開始,義烏人就開始走街串巷,用“雞毛換糖”換取蠅頭小利,這也是義烏人最早的經商啟蒙。“雞毛換糖”精神激勵著義烏幾代人,也推動著義烏成為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城。
對此,吸管妞將結合“雙童”樓仲平口述的“雞毛換糖”經歷持續推出《你不知道的“雞毛換糖”》微信系列!
今天和大家分享系列第四篇:
“雞毛換糖”如何解決衣食住行?
從1979年開始,我跟隨著爸爸在江西弋陽挑貨郎擔,那幾年春節都會走街串巷去“雞毛換糖”。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仍對當時“雞毛換糖”解決衣食住行的經歷記憶猶新,今天我再和大家講講我“雞毛換糖”背后的故事:
很多人都以為“雞毛換糖”在那個年代隨時都可以去做,其實真正的“雞毛換糖”也就是在春節期間(一般是20—30天)。因為只有節日農家才會殺雞,越臨近春節,殺的雞會越多,你換的雞毛就會越多。我們通常會在農歷臘月十五開始準備,農歷二十出發。
我們挑貨郎擔的地方在江西弋陽縣漆工鎮胡塘村,那里也是方志明烈士的故鄉村莊,我爸爸會和看方志明故居的人弄好關系,給他幾塊錢,把故居租過來讓我們晾雞毛。
“雞毛換糖”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通常來講我們從義烏帶上小百貨和糖,到江西弋陽住下來后,并不是說第二天就要去“雞毛換糖”,在這之前還有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做,因為我們在春節期間要一直住在東家家里,每天往外跑,晚上才能回來。
我們父子四人住在東家家里,會給東家帶來不少麻煩,我爸爸就會算一些錢給他們。跟東家住在一起,但我們并不能和他們一起吃飯,所有飲食用品要自己準備,因為長期住在東家家里,相處的和自己家人一樣,關系也非常融洽。
通常來說,“雞毛換糖”期間,我們第一天到東家家里,第二天就會做很多準備。因為老表在春節期間也是要把很多事情事先準備好,這樣在春節期間就可以安安心心過年。比如殺雞、殺豬、砍柴等等,我們會幫東家砍一兩天柴,把我們挑貨郎擔期間的柴火全部砍回來(砍的柴是硬柴,要一段一段劈出來之后破開)。除此之外,我們會幫著東家打打年糕、除除塵,把我們晚上睡覺的地方準備好。
每次“雞毛換糖”,我爸爸會到附近鎮里買一兩百斤米回來,還會買一大塊肉回來,因為我們去的時候帶了一大包梅干菜,把買回來的肉做成梅干菜扣肉,用于我們挑貨郎擔期間帶出去吃的中午飯。
我對“雞毛換糖”并沒有很苦的感覺
我小的時候很苦,在挑貨郎擔之前一年都難得吃上一頓肉,我到了江西挑貨郎擔之后,終于可以吃到一點肉了。雖然挑貨郎擔還是很辛苦的,但因為我在家里苦慣了,所以我在挑貨郎擔的時候并不覺得苦,年輕人的力氣是用不完的,有飯吃,還有肉吃,就覺得再幸福不過了。
每天“雞毛換糖”前要做什么
我們每天早上會在4點起床,燒飯在老表的家里借用他們的鍋和灶(這時候,他們還沒燒早飯,我們趁他們還沒燒的時候先去燒),所以我們父子四人會有分工,我去燒火,我爸爸炒菜燒飯,我二哥大哥就挑水劈柴掃地。吃完早飯之后,我們會準備好當天出去“雞毛換糖”的山貨和棒棒糖,同時準備好我們要帶出去的午飯(午飯基本上是米飯加點梅干菜或年糕),裝在鋁飯盒里裹上一塊布放在擔子里,中午的時候也就這樣吃了。
“雞毛換糖”還是有很多規矩的,既然你住在東家家里,有些事情你是必須要做的,我現在閑不住的原因其實就和當時“雞毛換糖”的經歷有關系。“雞毛換糖”時一早上起來就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而做這些事情是我在挑貨郎擔之前,我爸爸就一五一十和我們交代的清清楚楚,他說:“你既然到外面來了,既然是住在人家家里,你就不能給人家添麻煩,你就必須力所能及的幫人家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義烏人到外面挑貨郎擔,他們在解決自身生活問題的過程當中不斷鍛煉自己。那個時候付出更多的是力氣,如挑水、砍柴、掃地等等,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你在整個挑貨郎擔的過程當中不能給他人添太多麻煩。這也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你和人家合作的過程當中,你必須要付出,盡量少的給人家添麻煩!
“雞毛換糖”回“家”后要做什么事情
我們基本從早上5點就出發了,我們父子四人,分為四條線路。挑著貨郎擔走到最遠的地方,從最遠的村莊往回走,一邊走一邊挑貨郎擔,一邊走一邊換雞毛。這樣一來,你擔子上的雞毛就越來越多,所以越往回走的時候雞毛就越來越重,離回家的路程也越來越近!
“雞毛換糖”換回來的雞毛都是剛剛宰殺出來的,很濕很重,一般都會用稻草扎起來,非常的結實,在換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會把雞毛中的水擰干。我們挑貨郎擔回家之后是不能先燒晚飯吃,而是先把雞毛拿出來,把稻草解開,解開之后把雞毛散開鋪在地上,這樣水分才能揮發,否則雞毛悶在里面會發霉,發霉之后就不值錢了。這個過程大概要花一個小時左右,弄好之后我們才開始燒飯。
吃完晚飯有的時候會烤火,“雞毛換糖”很多時候會遇到下雨下雪天,山區路也不好,鞋和衣褲一般都會濕透,所以當天的衣服必須換下來清洗一下,然后在烤火的邊上搭一個三腳架烤衣服。我們也會在烤火的邊上和老表一起嘮嘮家常,或者聽我爸爸講講故事。也是那個時候,我第一次學會了抽煙(把一根小的毛竹削出來之后用鐵絲串通,就形成了一個旱煙的煙斗),那時候抽煙不怎么花錢,一般都是抽老表家里的煙葉,煙葉切細了之后卷起來塞進煙斗中,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抽了二十多年的香煙,一直到十年前才慢慢戒掉。
在“雞毛換糖”的整個過程當中,從早上出去到晚上回來,乃至于你要準備的工作,如何解決衣食住行,這些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歷歷在目。有些事情已經逐漸淡忘,但有些事情還是一輩子記憶猶新。正是“雞毛換糖”的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適應并堅持,懂得了更多的感恩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