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讀
現如今,隨著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兩地分居、留守兒童、農民工性饑荒等人性問題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及企業管理的難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從2005年開始,“雙童”基于人性的需求,明確把“家文化”作為員工管理的著力點,以“小家”形成“大家”。
目前,“雙童”以家庭形式在公司生活的員工占比達到了61%,許多員工都帶著自己的家人居住在企業里。他們雖然不是“雙童”的員工,但卻是“雙童”大家庭的一員。今天,吸管妞就要和大家介紹幾位“雙童”的員工家屬,說說他們的精彩故事!
01
員工家屬呂玉苗
呂玉苗,是一位地道的安徽姑娘。她曾是“雙童”的一員,從18歲就到“雙童”工作,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還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把家安在了“雙童”。2011年,年滿18歲的呂玉苗經老鄉介紹來到“雙童”,從一線普工做起,從事了質檢員、車間班長等崗位。
在工作上得到不斷提升的同時,呂玉苗也在這里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在2014年,呂玉苗被調到藝術吸管車間擔任班長崗位時,接觸到了當時擔任機修崗位的安徽小伙李志聰,兩人都來自安徽的共同之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再加上年齡相仿,興趣相同,和“李志聰死皮賴臉的追求方式”(這可是呂玉苗的原話喲!),兩人就在一起啦!到了2016年,兩人終于喜結良緣,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因為結婚生子的原因,呂玉苗決定暫離“雙童”,回到了安徽老家。
雖然人在老家,心還是掛念著“雙童”。這不,寶寶剛滿8個月,她又以員工家屬的身份回到“雙童”生活。現在,他們一家三口居住在公司提供的夫妻房里,連吃飯都可以在員工食堂一并解決,省了他們不少事兒!她笑稱:“‘雙童’是比家里還熟悉的地方,而且公司還給我們提供夫妻房,鼓勵我們在這里吃住,解決了夫妻倆兩地分居的問題,我們可以每天看到自己的寶寶,老公上班也更安心了!”
02
員工家屬周娜
采訪之余,吸管妞還另外打探到了一個消息。員工家屬周娜正是呂玉苗的妯娌,她和呂玉苗一樣也是在“雙童”結識了自己的另一半。
2012年,周娜經老鄉介紹來到“雙童”,在二車間成型工崗位工作,并在這里結識了二車間機修工李志巧,后面的故事發展也和李志聰呂玉苗一樣,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在“雙童”安下了家。
如今,周娜帶著兩個孩子居住在“雙童”,大兒子在北苑的幼兒園上學,每天可以帶著小兒在樓下的小花園散散步,和其他員工的孩子一起玩耍。周娜說:“‘雙童’是個很人性化的企業,解決了我們兩地分居等現實問題,我們一家人在這里也很安心。”談及今后的打算,周娜笑言:“等到孩子再大一些,我也要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在‘雙童’上班!”
03
員工家屬張秀真
張秀真是三個寶貝的超能辣媽,隨丈夫李秀前居住在“雙童”。早在2003年,年僅20歲的張秀真進入“雙童”被分配到二車間做吸管成型的工作,相識了當時的班長,也是她現在的丈夫——李秀前。2004年,他們便結婚生子,邁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結婚后,這位風風火火的河南姑娘一口氣連生了三個孩子,成為了人人都羨慕的超能辣媽。接下來幾年,張秀真也在“雙童”擔任了后勤主管的崗位,把“雙童”大大小小的后勤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由于個人創業,張秀真離開了工作崗位。當然,“雙童”鼓勵員工把家安在這里,所以她依舊跟著李秀前在“雙童”生活。提起這段經歷,張秀真說“雙童”對自己而言有著很大的意義。“來這里十五年,嫁給了李秀前,從小姑娘變成了三個孩子的媽媽……在這里,‘雙童’給我提供的工作平臺讓我得以成長,實現了自我價值。”
三個孩子生于公司長于公司,一出生就有了幾百個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雙童”優質的硬件及生活環境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素養,孩子們總說,“我有三個家,一個是奶奶家,一個是外婆家,一個就是“雙童吸管”——爸爸媽媽的家!”一家五口早已對“雙童”有了深厚的感情!
04
員工家屬孫仁英
在公司,最讓人羨慕的就是王召文孫仁英這一家子,上下三代都在“雙童”。由于丈夫王召文在2002年就到了“雙童”工作,2005年,孫仁英也來到“雙童”,在三車間做包裝工作,這一干就是8年。兩口子一起工作更加踏實了,再加上“雙童”鼓勵員工把家人也帶來,還備有員工套間。兩口子一合計,他們的兒子王雷、女兒王慧也相繼來到“雙童”工作。兒子王雷曾是包裝車間的機修班長,女兒王慧則是公司的外貿業務員。一說起兒子和兒媳的緣分孫仁英就笑的合不攏嘴,這還真得感謝“雙童”呢!兩人也是因為在“雙童”相知相識,并在“雙童”結婚生子。
2011年,王召文的孫女出生在“雙童”,2017年,一家人又迎來了第二個寶貝,兩個孩子在“雙童”長大,一家三代在“雙童”其樂融融。在孫仁英看來,“雙童”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快,對我們員工家屬、包括孩子照顧的比較周到。廠區的硬件、環境衛生都越來越好,每天早上,孫仁英都會帶著小孫女在樓下的小花園和景觀池里轉一轉,心情也特別愉悅。最讓孫仁英滿意的就是“雙童”的員工餐廳,環境和飲食都特別好,家里基本都不燒飯啦!
如今,一家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于王召文和孫仁英來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能天天和家人在一起,而這個他們一起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的“雙童”,成為了他們在義烏最安心的家!
05
員工家屬趙平
和“雙童”的很多小家庭一樣,為了解決兩地分居的問題,趙平也跟隨著丈夫趙坡來到“雙童”工作。2012年初,趙平來到“雙童”在二車間從事成型工的工作。同年,她由于懷孕生子離開了“雙童”。2015年,趙平又喜得一子,一家人住在公司安排的套房中。由于公司的環境和待遇都不錯,趙平的媽媽也來到“雙童”,如今在一車間藝術吸管工作。
趙平坦言:在“雙童”生活感覺很好,整體氛圍融洽,孩子受環境的影響成長的越來越棒。談及今后的打算,趙平坦言:“現在,孩子在這邊上學,等到孩子大一些,自己也會回到‘雙童’工作。當公司為我們的小家盡心考慮,我們也要為‘雙童’大家園繼續努力奮斗!”
實際上,在“雙童”,以家庭的形式存在于企業中的員工案例還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我們不能一一呈現。但以上案例足以說明:員工家屬雖然不是“雙童”員工,卻是“雙童”大家庭的一員。他們全心全意地默默支持“雙童”,是“雙童”家文化的穩定基石!
“家”是員工最大的牽掛,唯有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員工才能生產出優質產品!而對于企業來說,在盡最大能力解決員工問題的同時,不僅孕育了無數幸福小家庭,還使團隊持續穩定地有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推動企業不斷發展!親愛的粉絲們,這樣的“家文化”,你們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