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大爆發,讓全球大部分航班取消、港口封閉、海關封鎖,生產經營、商務活動、社會活動被限制或取消,全球貿易危機重重。
對于新廠房計劃投產的“雙童”來說,這場疫情來得極不是時候!但“雙童”仍然選擇擁抱變化,堅持發展企業“第二曲線”轉型進入生物質可降解膜袋產業!為何“雙童”在疫情危機下還要堅持開啟“第二曲線”?一起來看看《中外管理》雜志的報道吧!
◆ ◆ ◆
唯有不斷理解變化、擁抱變化,提高洞察力,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夠更從容地面對巨變時代所帶來的挑戰。
經過五年的陣痛、反思和探索,全球吸管行業領導者、“中國造·隱形冠軍”首屆獲評企業——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終于決定不再“只做一根吸管”。
依靠“專注”“做減法”取得成功的雙童,將在2020年開啟“第二曲線”,進入可降解生物質塑料包裝領域。
!
1
2
焦慮一:組織能否跳出習慣的“溫水舒適區”?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非連續性曲線”,企業無法永遠停留在最高點。雖然雙童一直處于全球吸管行業領導者地位,企業財務相對自由,員工生活安樂無憂,久而久之會掉入“溫水舒適區”,顯著特征就是拒絕改變和學習。局限于“舒適地帶”,不會避免更多的風險,反而會導致風險來臨而不知所措。
焦慮二:站在未來看現在,如何突破產業瓶頸?
近些年來,全球制造業環境惡化、無序競爭加劇、要素成本劇增,我們看到了整個吸管產業鏈的瓶頸,看到了未來人類社會發展潔凈能源的大趨勢…… 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在前無標桿、后有追兵的大環境下,如何打破這個瓶頸,如何讓吸管產品不再產生白色污染,如何進行改革,如何進入到深水區。
焦慮三:如何滿足年輕團隊的成長訴求?
2011年,雙童明確“再造經理人”計劃:選拔培養年輕領導層、重要崗位領導年輕化、明確實施股份制改革,以解決管理層老化問題。經過重組后,管理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如何滿足這批“嗷嗷待哺”的年輕團隊成長訴求,已然成為了我最大的“焦慮”!
3
當極限點到來時,過去有效的“良好管理”反而會限制企業向第二曲線轉換,加速企業的消亡。企業應該啟動獨立的第二曲線,以應對新興的市場機會。李教授的觀點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2017年,時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的吳曉波教授將“雙童”作為中國隱形冠軍企業的樣本深入研究。在交流時,他幾次提道:制造業固然需要堅守,但在產品迭代加快、生命周期縮短的年代,不僅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自我變革!
而另一位管理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也曾說:沒有一家百年企業是靠單一產品來支撐的。
無獨有偶,研究過近萬家中小企業的坂本光司教授在考察交流時,也曾一再提醒我:未來10年,將會有大量百年企業經受前所未有的沖擊,過度專注堅持只做一個產品的企業會非常危險!他建議:如果想做百年企業,至少要做3-5個產品!
慢慢地,“雙童”深刻理解到,“專注”是專注于實業、事業,而不僅僅是專注于某一個產品。所以,在《雙童經營哲學》2018修訂版中,悄然刪去了“五十年專注吸管行業不變”這句話。
“雙童”將打破原有主業給企業帶來的邊界束縛
2018年,“雙童”團隊奔走各地,了解可降解刀叉勺、口杯、奶茶周邊產品等20多種產品,對其生產工藝、市場容量、發展前景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可降解包裝袋上。
基于長遠發展的考量,“雙童”決定在穩固原主業(吸管制造)的基礎上尋找“破局點”,推動一定程度的產業內多元化,基于全球性可降解生物材料產業的崛起,拓展生物質材料包裝領域,以此打破原有主業給企業帶來的邊界束縛。
在這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2020年,創業者唯有不斷理解變化、擁抱變化,提高思考力、洞察力、決斷力,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夠更從容地面對巨變時代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帶領企業繼續前行。